別只盯著“白菜價”
原價每盒16.6元的泰國椰子水10元2盒,25元一包的德國進口巧克力威化餅干15元2包,6元一瓶的馬來西亞進口蘇打水10元4瓶……這些平時售價不菲的進口食品,因為臨近保質期,以意想不到的“白菜價”出售。超市內這樣的臨期商品打折區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目光。如今,線上線下還有不少專營臨期食品的折扣店。
“我經常逛的一家進口超市,零食價格都不菲,但是有個角落里的商品價格普遍只有正常售價的三分之一不到,這些都是臨近保質期的促銷產品,比如,一盒日常售價30多元的餅干,在這個專區內,可能只需要8.8元。”家住合肥市政務區的洪小姐告訴記者,“我偶爾會選購一些自己馬上會用到的臨期商品,感覺性價比很高。”
近日,記者走訪多家超市發現,臨期食品中,乳制品是實體店降價促銷的主力。合肥市經開區港澳廣場一家超市的銷售人員表示,乳制品保質期比較短,尤其是酸奶制品,保質期只有21天,這是乳制品促銷力度大的主要原因。6月26日,記者在該超市內看到,某品牌一款1千克的酸奶,原價26.8元一瓶,因產品離保質期還有5天,五折促銷,只需13.5元一瓶。與實體店相比,網上銷售的臨期食品花樣繁多。記者登錄某電商平臺發現,有很多堅果、面包、奶制品等臨期食品在售,有的網店甚至把臨期零食拼成禮盒出售,銷量可觀。
臨期食品,指即將到達食品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屬于安全食品的范圍。2012年1月27日,國家工商總局發文明確要求,食品經營者對即將過期的食品應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也就是說,到了保質期臨界期限的食品需要告之顧客并單獨出售。用降價的方式既讓消費者享受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也避免了不良廠家把臨期食品翻新后重新銷售,可謂一舉兩得。
不過,雖是“白菜價”,消費者在挑選臨期商品時還需多加小心。業內人士提醒,購買臨期食品時,除了看價格,還要留意外包裝等細節,尤其要注意外包裝有無涂改生產日期的情況,同時還要留意外包裝有無破損。所謂的產品保質期是指產品的最佳食用時間,在保質期內,產品的生產企業對該產品質量符合有關標準或明示擔保的質量條件負責,銷售者可以放心銷售這些產品,消費者可以安全使用。但保質期不是識別產品是否變質的唯一標準,存放方式、環境等變化都可能導致過早變質。所以,市民在購買時,不僅要注意是否過期,更應該注意產品外觀是否損壞,質量是否出現問題。除此之外,消費者還要避免沖動消費,不要一次性購買太多臨期食品。畢竟當你購買的食品因為吃不完而超過保質期限,就會變成另外一種浪費。